• 開播一周,這倆罪案劇為啥還沒爆? -

    沒有懸疑燒腦的外在元素,怎么吸引觀眾呢?

    劇本基本故事邏輯都不能服眾,何來資格談論人性和社會話題呢?

    長劇的市場已經面臨短劇和短視頻、游戲的嚴重沖擊,長劇要想救市,就必須要把觀眾的注意力奪回來。

    平臺當然明白原本的那一套大IP+名導+頂流演員的創作公式已經失靈,當下的觀眾需要新東西,需要扎實內容,需要優質的文化消費。

    平臺開始瞄準新人導演和演員,開始主動類型創新。

    這些當然都沒錯。

    但在既定的大方向下,把功夫做細做實,仍然是當下罪案劇創作乃至長劇創作亟需正視和解決的事情。

    作者 | 憤怒的小毛毛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2024年11月20日,罪案刑偵劇?《白夜破曉》于優酷全網獨播。

    無獨有偶,騰訊視頻也在當天播出跨時空緝兇罪案劇《太陽星辰》。

    對壘PK之勢明顯。

    插個題外話,11月20日當天,也恰好是《白夜破曉》中關宏峰、關宏宇兄弟的生日。

    劇內劇外互文,可謂儀式感滿滿。

    再插個題外話,愛奇藝重案實錄刑偵大劇《我是刑警》也定檔于今晚開播。在年底罪案劇這條賽道上,愛奇藝雖遲但到。

    今年4月,優酷宣布將“懸疑劇場”升級為“白夜劇場”。盡管升級更名原因紛繁復雜,但坊間分析也大多指向7年前的熱播劇《白夜追兇》。

    《白夜破曉》即其IP續作。

    也正是基于此,在《白夜追兇》打通優酷懸疑劇的任督二脈后,《白夜破曉》能否再度成為爆款劇對于優酷的意義不言而喻。

    市場上的“白夜迷”們更是翹首以盼。

    《太陽星辰》則是騰訊視頻今年6月推出的“港劇計劃”系列結出的碩果,香港本地制作力量的加入,使得該劇有普通話和粵語兩個版本。

    導演黃國強還是香港TVB的資深導演。

    以去年大熱的《新聞女王》打頭陣,近年來,TVB與內地視頻網站間的合作愈發緊密,以香港故事為藍本的合拍劇越來越多。

    也給市場拉滿了期待值。

    但仔細觀察開播后的市場實際反應,卻讓人意外。

    據云合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太陽星辰》與《白夜破曉》正片全網有效市場播放率對比如下:

    整體來看,開播已到中段,《白夜破曉》與《太陽星辰》普通話和粵語版分別約占12%、4%、1%,而早已完播的《永夜星河》和《小巷人家》至今仍占14%、13%。

    實在不及預期。

    我不禁思考——

    罪案劇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白夜破曉》是由劉英劍導演,五百、王偉監制,指紋編劇。

    基本上還都是五百的弧光聯盟那邊的原班人馬。

    潘粵明、王龍正、梁緣領銜主演,王迅、吳曉亮、費啟鳴、鄂靖文、尹姝貽等人也相繼登場。

    在《白夜破曉》中,潘粵明依然一人分飾兩角,飾演被滅門慘案牽連的雙胞胎兄弟關宏峰和關宏宇。

    開頭就介紹了兄弟二人繼續共用關宏峰的身份,白天、黑夜交替出現,在追查“2·13滅門案”真相的同時,還要應對犯罪組織的各種危險和挑戰,以及來自警方內部的懷疑和調查。

    按理來說,哪怕不是懸疑劇,都應該在開頭先亮出硬通貨,用短視頻術語稱“鉤子”。

    用寫作方法論稱“先聲奪人”。

    總之,開頭要吸引人,才能讓人想繼續觀看。

    結果《白夜破曉》開頭的第一樁地鐵死亡慘案著實過于薄弱。

    尸體離奇失蹤后,警方沒有第一時間調取監控,而是先聽法醫郜君然分析。

    直接忽視城市監控可以追蹤死者行動軌跡。

    更離譜的是,對比《白夜追兇》,這一季的法醫其實是將原本由呂曉霖飾演的高亞楠換成了費啟鳴飾演的郜君然。

    為了讓郜君然順利入局,還硬生生在開頭讓高亞楠因懷孕休起了產假。

    高亞楠的離開不僅砍斷了關宏宇的感情線,還對劇情推進產生了阻隔。

    這也就算了,老給郜君然加戲也忍了。

    結果費啟鳴還眼神呆滯無神,和法醫這個原本高智商的角色設定完全不符。

    法醫原有的專業聰明,都被費啟鳴拋之腦后。

    跳戲嚴重。

    這跟范丞丞在《小巷人家》里把學霸莊圖南演砸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更何況法醫的出場過多過碎,還過于牽強。

    忍無可忍的觀眾只好上網發泄不滿,口誅筆伐。

    以至于有人質疑:費啟鳴是沒用的資源咖嗎?他毀了整部劇。

    再仔細看,死尸從發現到送醫、判定死亡再到進入停尸房,卻長時間未查出身份,人為故意制造牽強的懸念。

    《白夜破曉》也沒有將時代背景明確設定在過去,體感來看,故事背景應該還是在現當代的都市。

    如此,一般在死者指紋、毛發等完整的情況下,警方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應該能夠很快查出死者身份。

    結果呢?

    在當下高清監控普及的背景下,太平間的尸體消失后,工作人員居然還要大費周章地四處排查。

    簡直讓人大跌眼鏡。編劇導演們難道是停滯在過去時空里了嗎?

    他們到底有多久沒有接觸當下,接觸現實了?

    是他們接觸不到,還是他們高傲地不想接觸?

    坦言說,前四集我是勉強咬著牙看完的。

    僅前四集,節奏就極為緩慢,拖泥帶水,大量無用信息和無效情節充斥其中。

    請問,雙關兄弟倆擺弄魚缸的戲,意義在哪?

    都說《白夜破曉》廣告數量之多,創下了優酷開局廣告數第一,還打破了優酷廣告時長的紀錄。

    難不成魚缸也是某種廣告植入?

    如果是,只能扶額嘆息。如果不是,只能更加扶額嘆息。

    總共才29集的篇幅,前4集不夠精彩就算了,還只講了一個相對簡單的案件。

    實在讓人感到些許厭倦乏味。

    只能說,成為IP敗也IP。

    7年前《白夜追兇》的火爆,是憑借著它快節奏、強邏輯、重推理的敘事風格,沒有注水,沒有資源咖,沒有毫無邏輯的強行解釋。

    對彼時正面臨流量低谷的優酷來說意義非凡。

    7年后,《白夜破曉》因《白夜追兇》而未播先火,收獲了超出想象之外的關注度,開播后,就應該要承受來自各方的超出想象之外的審視。

    只可惜,《白夜》主創們沒能沉得住氣,保持原有精湛的創作水準。

    這一點上,建議《白夜》主創可以多向《唐詭》系列取取經。

    面對如此之窘境,只能嘆一聲——

    真的只有“不忘初心”

    才能“方得始終”。

    再來說說《太陽星辰》。

    該劇立足于罪案,但又創意性地增加了穿越元素。

    這跟近期熱播的《永夜星河》很像,都是在原有的類型基礎上創新,做到類型融合發展。

    不僅于此,《太陽星辰》的穿越還是反向穿越,由20世紀90年代穿越到2018年。

    由更遠的過去穿越到更近的過去,或者說穿越到未來。

    僅放在內地動作罪案劇中來談,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但拉開視野,其實這種跨時空緝兇的設定早已不新鮮。

    早在2004年,TVB出品的《隔世追兇》就講述了父子兩代人因為一個舊電話而時空連接,在兩個時空內聯手追兇的故事。

    說新穎也新穎,但硬是追究起來,其實也不夠新穎。

    畢竟,當下的中國社會都要發展低空經濟,出門要開始普及無人機、直升機了,觀眾們有什么沒見過的?

    創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或者不能領先時代而動,是沒辦法滿足觀眾胃口的。

    細究下來,穿越的原因和極致也不夠清晰。

    像《永夜星河》,好歹也有個穿書的機制和背景存在,而且穿書系統也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調節故事氣氛的作用。

    但在《太陽星辰》里,穿越僅作為一個符號存在,果肉分離,毫無內涵意蘊可言。

    觀眾也就僅能看個噱頭,圖個新鮮,甚至都不新鮮。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第一集中,僅因為有位神秘人檢舉,警方就將麥志鴻鎖定為兇手展開調查。

    缺乏實質證據就直接介入,且不再懷疑其他可能性,這真的符合香港警方或者大眾普遍認識的現代警察系統辦案流程嗎?

    未免顯得過于草率了一點。

    更何況,就算兇手是麥志鴻,警方死盯不放還明目張膽,難道不怕打草驚蛇錯失良機嗎?

    未免顯得過于降智了一點。

    陳偉霆飾演的楊光耀也沖動無比,完全像個愣頭青。

    被停職后,他居然仍不顧妻女安危去找嫌疑人大放厥詞,面對妻子的質問,他居然可以面不改色地說同事會保護她們。

    這像是一個正常的、有著豐富辦案經驗的警察會說出來的話嗎?

    觀眾看不到他作為資深警察應有的冷靜和謹慎。

    如果他真的是要保護家人,也應該在此時此刻先親自安置好妻女,確保她們的安全后再行動。

    此時此刻,楊光耀的行為是“為了表現而表現”,完全不符合人物動機。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楊光耀穿越到2018年后,居然迅速接受了新環境,也讓周圍一小撮“未來的同事”相信了自己的身份,還全身心投入查案。

    對于自己突然穿越以及妻女在20多年間遭遇的變故不予重點展現。

    一個鮮活的人物首先要有人性。如果他沒有首先展現自己的私欲,反而大公無私地為國為民,那這樣的人物和提線木偶沒有任何區別。

    人物立不起來,觀眾無法感同身受楊光耀身上的掙扎和痛苦,這部劇也就離死不遠了。

    果不其然,過后各種人物關系和故事細節的轉變都較為突兀,如楊光耀與女兒陳凱晴的相認過程,如楊光耀穿越成功和當代警隊辦案方式的沖突等,都被避重就輕地略過了。

    父女間跨越時空的情感波折、警隊之間處事方式的時代差異……

    原本會是好戲一出,結果卻是輕描淡寫。

    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024年11月26日下午,《白夜破曉》導演劉英劍接受了九派新聞等媒體的群訪。

    談到網友對于《白夜破曉》案件難度較低的爭議,劉英劍認為,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是高智商犯罪,還有激情犯罪和很多各種各樣的犯罪。

    主創團隊在第二季里更關注人性,而不是說用本格推理的案件的難度,或是高智商的懸疑感去吸引觀眾。在第二季,觀眾會通過一個個單元案件看見主角團每個人的變化。

    劉英劍的話當然有他的道理,人性和社會話題當然也會使劇集品質next level。

    但必須要看到當下的供需矛盾——

    沒有懸疑燒腦的外在元素,怎么吸引觀眾呢?

    劇本基本故事邏輯都不能服眾,何來資格談論人性和社會話題呢?

    長劇的市場已經面臨短劇和短視頻、游戲的嚴重沖擊,長劇要想救市,就必須要把觀眾的注意力奪回來。

    平臺當然明白原本的那一套大IP+名導+頂流演員的創作公式已經失靈,當下的觀眾需要新東西,需要扎實內容,需要優質的文化消費。

    平臺開始瞄準新人導演和演員,開始主動類型創新。

    這些當然都沒錯。

    但在既定的大方向下,把功夫做細做實,仍然是當下罪案劇創作乃至長劇創作亟需正視和解決的事情。


    相關影視
    返回頂部
    97热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